QQ号上出圈的“祖安文化”百分之60以上的都是未成年,新一代的年轻人三观行为和老一辈有人有着天差地别。“祖安”虽然披着“文化”的外衣,却是名副其实的语言暴力行为。我们遇到很多来咨询QQ号购买的人,有人一言不合就破口大骂,对这种人我们也是零容忍,或许你没和学会好好沟通,那么请你学会了怎么好好说话再来。
“祖安文化”最初源于游戏,玩家们秉持着“游戏可以不赢,但嘴一定要臭,我输的是游戏,祖安文化入侵校园,弥漫到中小学生的网络和现实世界中。
“祖安文化”令人诟病的不仅是脏话,还有背后滋生的隐秘暴力行为。
施暴人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将给对方造成多大的伤害。一句话也许微不足道,但每人一句,受害者要承受的,就是来自虚拟世界成千上万的恶意攻击。
这样的语言攻击,给受害者带来了压力和焦虑,甚至让他们厌恶自己,陷入抑郁。据统计,有1/3的人因此自残,有1/10的人曾尝试过自杀。然而,很多人对此仍然存以 “抗压能力太差”“被骂一骂就自杀”这样的质疑。
我们在感慨青少年 “出口成脏”的现象的同时,更应该反思,是什么造就了“脏话生产链条”?
热衷于“祖安文化”的青少年,大多缺乏独立反思的能力,他们面临着相似的现实问题,或是缺少父母的关心,或是在学校中被边缘化,难以找到成就感,试图用成人世界的方式互撕、开喷、泄愤,并以此彰显实力。
对于他们来说,网络成为了发泄情绪的出口,他们口中的脏话,来源于网络世界粗鄙成风的语言氛围,和社交媒体上处处充斥着的语言暴力。我们仍然呼吁,“道德”同样重要,别让言论自由,沦为网暴借口。
- 评论:(0)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