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Q和微信虽然都是聊天类软件,但是其实已经升级成生活服务型软件,微信凭借着公众号,小程序,便民方面可以说做的越来越完善,但是QQ好像进步不大,就算有热议话题,也只能靠QQ推送相关热议新闻。就比如这次的垃圾分类事件。
当下垃圾分类正成为全国热议话题。继上海于7月1日正式开始实行垃圾分类管理之后,北京等地也将陆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。住建部相关司局负责人介绍,已确定垃圾分类目标是到2020年之前,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,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;到2022年,各地级城市至少有1个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;在2025年前,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。
所以,看来这次国家是动真格了。为什么成热议话题,回收垃圾乱投放是要被面临处罚的,这在中国是首推,所以人们对垃圾分类的科普也不并完善。因此,QQ,微信,支付宝,淘宝这类大型的便民服务类公司都开始纷纷出招,利用这一波热度,各种垃圾分类产业小程序也迎来爆发,微信、支付宝争相推出各自的垃圾分类小程序,试图占领这一全新的本地生活入口。
近期,支付宝与微信上的垃圾分类相关小程序大受欢迎。7月4日,淘宝紧随支付宝,宣布在“扫一扫”功能中新增AI智能识别垃圾功能,希望能够通过海量的用户使用来帮助训练AI。各大平台在今年上半年都在加速推动小程序的能力释放。小程序进一步实现对中国移动互联网群体的全面覆盖,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全民化进程,在连接线上线下方面,小程序的优势凸显。
从支付宝的小程序布局来看,其面临的最大挑战无疑来自微信。在2017年1月微信发布小程序后,2018年9月,支付宝宣布正式成立小程序事业部,全面对接阿里生态,并计划3年投入10亿元作为创新基金。
支付宝小程序事业部总经理管仲则称,支付宝小程序将与mpass、生活号等技术产品等共同组成蚂蚁金服的移动技术开放。不难看出,小程序已经由最开始致力于推出某一款爆品,演变成巨头们的生态之争。
垃圾分类小程序显然已成为巨头在智慧城市布局上的另一处缩影。一方面,作为用户本地生活服务上一块刚需,其本身意味着一个巨大的流量入口;另一方面,服务用户的好坏与否反过来也体现出作为国民级应用,其在参与社会基础建设等方面的能力。
- 评论:(0)
发表评论